聽見主、看見主、遇見主/林文良牧師
作者: writer 日期: 2025-07-13
經文:約翰福音1:43-51
已進入今年第三季的聖工,時間過得很快,第三季的講道主題︰「教會要有神」。本主日舉行第四次聖禮典,會眾藉著聖餐紀念主領受主的寶體。約翰福音三︰16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改教家馬丁路德稱約翰福音316是『福音的縮影』。神顯明祂極大的愛在賞賜人類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裡,因此今日聖禮典我們最感恩的是除耶穌基督以外,全然滿足,別無所求。聖禮典再次提醒會眾領人歸主的重要性,耶穌找到腓力,腓力找到拿但業,拿但業來跟隨主,讓主的門徒更多加入在祂的教會裡。
一、聽見主(約一:29):
神早在舊約時期透過眾先知向祂的子民預言彌賽亞將來臨,各世代一再聽見這個訊息。進入到新約時期,彌賽亞的先鋒施洗約翰看見耶穌的到來大聲向世人宣告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掉世人的罪的!」聖嬰耶穌降生時,有天使報佳音給牧羊人知道。世人因聽見施洗約翰這項正式的宣告,迎接基督彌賽亞已來到世人當中施行拯救。
基督是純潔羔羊及贖罪羔羊,舊約律法規定要獻沒有殘疾的羔羊給神,表示世人都有罪,罪的結局是死,誰都無法擔代別人的罪,唯有神聖無罪的耶穌能。耶穌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耶穌乃獻在祭壇上的羔羊,為贖我們的罪犧牲捨命,背負我們的罪債,我們才得以存活。基督是神預備的羔羊,就好比耶和華以樂的上帝為亞伯拉罕預備一隻羔羊來代替以撒為祭獻給祂。兩千多年前,神不愛惜祂自己的兒子成為為世人預備的神羔羊,將祂的救恩白白賜給我們。
二、看見主(約一:43-47):
基督來到世上建立上帝國度,首先建立祂的門徒團隊。在耶穌已經呼召揀選第一批門徒安得烈、西門彼得與約翰以後,接著呼召腓力對他說︰「來跟從我!」請注意,耶穌並沒有到耶路撒冷去找像拉比、文士或律法師這樣的高級知識份子來跟隨祂,而是到海邊、鄉里、稅關找平凡人來跟隨祂。同樣地,耶穌出生在伯利恆,在拿撒勒長大,出身在木匠的家庭,基督彌賽亞的身世背景極其卑微!
人會偏待人,但神不偏待人。腓力初見面耶穌後,隨即叫拿但業來看耶穌,拿但業根本不認識耶穌真正的身份及來到世上做什麼,拿但業只聽到祂是"拿撒勒人耶穌",隨即用自己的偏見反應說︰「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拿撒勒還能出甚麼樣的偉人嗎?)的確,加利利地區歷史上沒出過偉人,難怪拿但業會有這種不屑的口吻。其實,無論是安得烈、西門彼得與腓力都是伯賽大人(伯賽大意即"捕魚之家"),拿但業是迦拿人,跟拿撒勒人耶穌,是隔壁庄的人,其實都是加利利人。
耶穌並不附和拿但業,卻說︰「看,他是個實實在在的以色列人;他心裡毫無詭詐!」拿但業當下感覺耶穌怎認識他,耶穌卻對他說︰「當你在無花果樹下,腓力還沒有招呼你,我已經看見你了。」
事實上,我們人常像拿但業的眼見一樣,被那種無形的偏見限制住,但神不一樣,主耶穌卻看到拿但業的內心去。真是奇妙,在拿但業看見主以前,主已經先看到他了!
三、遇見主(約一:48-50)︰
經文的"無花果樹下"並不代表甚麼特別的意思,但耶穌向拿但業說看見你在無花果樹下,這絕對是具有超然的能力,是先知才辦得到,激起拿但業對耶穌的敬佩並宣認說︰「老師,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拿但業這樣的反應讓身旁的腓力感到驚訝詫異,因著這樣的宣認耶穌已經成了拿但業的彌賽亞。
拿但業遇見耶穌並宣認耶穌是基督彌賽亞之後,已放下他自己的受限制住的偏見,讓耶穌化解了。在拿但業還沒認識耶穌之前,耶穌早已經認識拿但業了,讓拿但業真正遇見主。耶穌說︰「因為我告訴你,我看見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呢!」
我們會眾當中,有些人是被你基督徒的朋友帶來到教會的,你先聽見他(她)提起耶穌及耶穌所做的事,然後慢慢感覺耶穌果真是一位上帝,你甚至感覺耶穌有在對你說話。經過來教會做禮拜幾次之後,你幾乎認定耶穌是你一生可以相信與信靠的神,但你還在尋求更深認識耶穌當中,你也必經歷神要在你生命中行更大、更多的神蹟奇事。牧者勸勉我們當中這樣的人要勇敢承認耶穌是主,是你個人的主,你可以接受祂作你的救贖主,作你的一生之主。
各位兄姐,受苦與復活是耶穌一生中最後的事蹟。耶穌設立了最後晚餐(主的聖餐),用祂自己的生命獻祭來救贖人類,所有福音書作者都用大量篇幅記載耶穌十字架上的受苦與受死。十字架看似失敗,但復活的消息顯明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拿撒勒人耶穌已經復活了,那空墳墓,以及最重要的是復活的基督證實了這一切。
就在最後晚餐(其實是猶太逾越節宴席),耶穌和祂的門徒們相處的最後時段,耶穌也為門徒洗腳,並預言將被猶大出賣、彼得三次不認主。起初帶領拿但業來見耶穌的腓力(拿但業與其他門徒也必定在場)對耶穌說:「主啊,把父親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耶穌回答他說:「腓力,我和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親......。」(約十四:8-9)
一位超然的上帝,人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祂的,但祂卻准許我們看見耶穌以致看見祂了。耶穌告訴腓力與眾門徒這個奧秘,不就是祂曾說過要給拿但業看見這"更大的事"嗎?門徒們雖曾看見耶穌行過大的神蹟奇事,但他們還要看見"更大的事",就是遇見他們都渴慕看見的那位天父上帝!
耶穌向門徒們解釋祂是未顯現的上帝所顯明的、有形有體、可以觸摸的樣式,腓力想要看見天父上帝,那麼認識耶穌就是認識天父上帝了。你我要尋求上帝、尋求真理與尋求天父的真像,唯有認識耶穌基督一途。這是從主後第一世紀至今永遠不變的真理。今天,聖餐的主人耶穌基督雖然在天上,仍接納我們,體貼我們,透過領受擺在聖餐桌上的杯餅,表明祂的身體和祂的同在,我們的眼看見了、手觸摸了、口吃進了耶穌的寶體,實實在在經歷天父上帝的同在。
已進入今年第三季的聖工,時間過得很快,第三季的講道主題︰「教會要有神」。本主日舉行第四次聖禮典,會眾藉著聖餐紀念主領受主的寶體。約翰福音三︰16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改教家馬丁路德稱約翰福音316是『福音的縮影』。神顯明祂極大的愛在賞賜人類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裡,因此今日聖禮典我們最感恩的是除耶穌基督以外,全然滿足,別無所求。聖禮典再次提醒會眾領人歸主的重要性,耶穌找到腓力,腓力找到拿但業,拿但業來跟隨主,讓主的門徒更多加入在祂的教會裡。
一、聽見主(約一:29):
神早在舊約時期透過眾先知向祂的子民預言彌賽亞將來臨,各世代一再聽見這個訊息。進入到新約時期,彌賽亞的先鋒施洗約翰看見耶穌的到來大聲向世人宣告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掉世人的罪的!」聖嬰耶穌降生時,有天使報佳音給牧羊人知道。世人因聽見施洗約翰這項正式的宣告,迎接基督彌賽亞已來到世人當中施行拯救。
基督是純潔羔羊及贖罪羔羊,舊約律法規定要獻沒有殘疾的羔羊給神,表示世人都有罪,罪的結局是死,誰都無法擔代別人的罪,唯有神聖無罪的耶穌能。耶穌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耶穌乃獻在祭壇上的羔羊,為贖我們的罪犧牲捨命,背負我們的罪債,我們才得以存活。基督是神預備的羔羊,就好比耶和華以樂的上帝為亞伯拉罕預備一隻羔羊來代替以撒為祭獻給祂。兩千多年前,神不愛惜祂自己的兒子成為為世人預備的神羔羊,將祂的救恩白白賜給我們。
二、看見主(約一:43-47):
基督來到世上建立上帝國度,首先建立祂的門徒團隊。在耶穌已經呼召揀選第一批門徒安得烈、西門彼得與約翰以後,接著呼召腓力對他說︰「來跟從我!」請注意,耶穌並沒有到耶路撒冷去找像拉比、文士或律法師這樣的高級知識份子來跟隨祂,而是到海邊、鄉里、稅關找平凡人來跟隨祂。同樣地,耶穌出生在伯利恆,在拿撒勒長大,出身在木匠的家庭,基督彌賽亞的身世背景極其卑微!
人會偏待人,但神不偏待人。腓力初見面耶穌後,隨即叫拿但業來看耶穌,拿但業根本不認識耶穌真正的身份及來到世上做什麼,拿但業只聽到祂是"拿撒勒人耶穌",隨即用自己的偏見反應說︰「拿撒勒會出什麼好的嗎?」(「拿撒勒還能出甚麼樣的偉人嗎?)的確,加利利地區歷史上沒出過偉人,難怪拿但業會有這種不屑的口吻。其實,無論是安得烈、西門彼得與腓力都是伯賽大人(伯賽大意即"捕魚之家"),拿但業是迦拿人,跟拿撒勒人耶穌,是隔壁庄的人,其實都是加利利人。
耶穌並不附和拿但業,卻說︰「看,他是個實實在在的以色列人;他心裡毫無詭詐!」拿但業當下感覺耶穌怎認識他,耶穌卻對他說︰「當你在無花果樹下,腓力還沒有招呼你,我已經看見你了。」
事實上,我們人常像拿但業的眼見一樣,被那種無形的偏見限制住,但神不一樣,主耶穌卻看到拿但業的內心去。真是奇妙,在拿但業看見主以前,主已經先看到他了!
三、遇見主(約一:48-50)︰
經文的"無花果樹下"並不代表甚麼特別的意思,但耶穌向拿但業說看見你在無花果樹下,這絕對是具有超然的能力,是先知才辦得到,激起拿但業對耶穌的敬佩並宣認說︰「老師,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拿但業這樣的反應讓身旁的腓力感到驚訝詫異,因著這樣的宣認耶穌已經成了拿但業的彌賽亞。
拿但業遇見耶穌並宣認耶穌是基督彌賽亞之後,已放下他自己的受限制住的偏見,讓耶穌化解了。在拿但業還沒認識耶穌之前,耶穌早已經認識拿但業了,讓拿但業真正遇見主。耶穌說︰「因為我告訴你,我看見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呢!」
我們會眾當中,有些人是被你基督徒的朋友帶來到教會的,你先聽見他(她)提起耶穌及耶穌所做的事,然後慢慢感覺耶穌果真是一位上帝,你甚至感覺耶穌有在對你說話。經過來教會做禮拜幾次之後,你幾乎認定耶穌是你一生可以相信與信靠的神,但你還在尋求更深認識耶穌當中,你也必經歷神要在你生命中行更大、更多的神蹟奇事。牧者勸勉我們當中這樣的人要勇敢承認耶穌是主,是你個人的主,你可以接受祂作你的救贖主,作你的一生之主。
各位兄姐,受苦與復活是耶穌一生中最後的事蹟。耶穌設立了最後晚餐(主的聖餐),用祂自己的生命獻祭來救贖人類,所有福音書作者都用大量篇幅記載耶穌十字架上的受苦與受死。十字架看似失敗,但復活的消息顯明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拿撒勒人耶穌已經復活了,那空墳墓,以及最重要的是復活的基督證實了這一切。
就在最後晚餐(其實是猶太逾越節宴席),耶穌和祂的門徒們相處的最後時段,耶穌也為門徒洗腳,並預言將被猶大出賣、彼得三次不認主。起初帶領拿但業來見耶穌的腓力(拿但業與其他門徒也必定在場)對耶穌說:「主啊,把父親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耶穌回答他說:「腓力,我和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親......。」(約十四:8-9)
一位超然的上帝,人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祂的,但祂卻准許我們看見耶穌以致看見祂了。耶穌告訴腓力與眾門徒這個奧秘,不就是祂曾說過要給拿但業看見這"更大的事"嗎?門徒們雖曾看見耶穌行過大的神蹟奇事,但他們還要看見"更大的事",就是遇見他們都渴慕看見的那位天父上帝!
耶穌向門徒們解釋祂是未顯現的上帝所顯明的、有形有體、可以觸摸的樣式,腓力想要看見天父上帝,那麼認識耶穌就是認識天父上帝了。你我要尋求上帝、尋求真理與尋求天父的真像,唯有認識耶穌基督一途。這是從主後第一世紀至今永遠不變的真理。今天,聖餐的主人耶穌基督雖然在天上,仍接納我們,體貼我們,透過領受擺在聖餐桌上的杯餅,表明祂的身體和祂的同在,我們的眼看見了、手觸摸了、口吃進了耶穌的寶體,實實在在經歷天父上帝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