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建造聖殿、建造教會/林文良牧師
作者: writer 日期: 2025-09-14
經文:哈該書1:3-13
讀了哈該書一章,對照瑪拉基書三:6-12,經文內容類似,感同身受。耶和華的聖殿荒涼的結果,以及不實踐什一奉獻的結果,都是人自己生命的問題,是人自作自受的後果。因此,當我們讀了該一與瑪三:6-12,感受到神很在意人的生命問題。
本主日舉行第五次聖禮典,感謝神今天有一位肢體即將受洗歸入主名下,主將今年第六個得救的果子加添在教會裡。主後2017-2026年教會總異象:「建造教會」,牧者再次強調建造教會是涵蓋「建堂」的聖殿重建,以及「建人」的建造人生命這兩部份。一個是不斷迫近不久將來統合都更的工程,週間建堂籌備小組五位同工一起到建商處,跟建築師、都更師,討論禮拜堂委建及建蓋構想;另一個是建造門徒生命現在進行式。
在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先知哈該,被稱作「建殿的先知」。神在同時期興起哈該與撒迦利亞兩位先知。南國猶大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滅國,百姓被擄到巴比倫,自此失去他們的聖殿與聖殿崇拜生活。後來巴比倫又被波斯消滅,波斯王古列元年准許以斯拉、省長所羅巴伯、大祭司約書亞,帶著懷念故土的五萬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家園。到了隔年二月,他們雖在舊聖殿根基上開始重建,但進展並不順利,因仇敵不願看到聖殿重建就百般破壞阻撓,以致工程停滯下來,甚至放棄建殿的工程(以斯拉記四章)。
聖殿工程這一拖大概超過15年荒涼的時間,人們乾脆把精力集中在建蓋自己美麗的家園,貪圖自己享受的生活,卻把神當初託付他們建殿的重任拋諸腦後,並講出許多藉口。這正是我們讀了神透過先知哈該傳達給百姓的話,為要管教他們,醒悟過來,否則神要把祂的祝福收回來。
透過這件事,神看重人的生命,人當前的生命光景最為重要。各位,我們不禁要問神豈是欠缺居所嗎?不,祂從不欠缺!徒十七:24-25說:「...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裡,也不用人手去服事,好像缺少甚麼似的...。」
既然如此,神為何在意人任意使祂的聖殿荒涼,而人卻住在自己建造美美的房屋裡?因為神從沒有忘記祂的聖殿,人縱然遺忘了,神仍差先知哈該傳達信息,勸他們起來建殿。神向祂的子民提出兩個命令:1)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5-7節)→一心只為自己,毫無上帝,一切枉然;2)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聖殿(8-9節)→一切外在物質的主權都在於上帝。當以色列子民肯為神的聖殿,把原本以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前面的,現在為神的需求放在最前面,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後面,優先順序對了,神的賜福必將臨到。人只要遵行主命令,尊主為大,人手所做的就不致於做白工。
神不要這些歸回故土的子民,成為一群自私利己的人,凡事只想到自己,拼命抓取搶奪而忘記神。倘若沒有神的賜福,人的勞碌都是枉然虛空的。神對他們說得很對︰「你們盼望多得,所得的卻少」,因為他們忽略神的居所。
各位,神並不是看到你努力賺錢所得享受該有的享受就不高興,更不是心存嫉妒只願意住在更奢華的住宅裡。神不願祂的子民只顧自己,祂願意祂的子民全心全意愛祂,愛慕祂的同在。
神要人建造聖殿,那是愛神具體的表現,也因此神吩咐他們上山取木料建造聖殿。神絕不是吩咐他們成為奴隸去砍栰林木,而是作為神的子民為了愛神去砍栰木料,他們手所做的工都是出於愛神,為神勞力淚流滿面。
我們教會每一位弟兄姐妹,就是為著這樣的理由,同心合意重建神的聖殿。牧者看見信徒家庭為著建堂聖工與建堂基金出錢出力為主所用,神因此大大賜福信徒的家庭與產業,因為你們把神的需求擺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以神的居所作為第一優先,因此一切人手勞碌所得來的,神就加倍賜福。這一點牧者可以親自見證我所經歷的。
感謝神7/6該主日帶領陳瑾姐妹來到我們重新教會,她的原生家庭是基督徒的家庭,廿幾年前來到台灣以後,卻一直沒到教會去做禮拜。雖是如此,神在陳瑾姐妹身上那美好的命定卻從未改變,因為神從未離棄她。她是因為到鄭惠珠姐的早午餐店而彼此認識的,才得知這地方有重新教會而找到教會來做禮拜,重新拾回她已失落的那份信仰。
在上主日小會問道理當中,陳瑾姐妹親自作見證述說她為麼要接受洗禮的緣由,雖然她的生命曾經歷許多坎坷,但終究生命得主保守存留,乃為要讓她領受耶穌基督極寶貴的救恩。盼望不久的將來,教會安排她在眾人面前見證主在她身上的作為。
牧者在陳瑾身上看見兩件事,一個是她渴慕主,另一個是她順服主。因著她的渴慕主找到教會來,親近主,主就親近她,除了按時遵守主日敬拜上帝以外,並委身在第三牧區恩惠小組追求主。因著她的順服主,小組長邀請她參加第十八期基要真理班,她就順服全勤上課並結業,也表明從上課中清楚領受的基要真理。最後她也決志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她的救贖主與一生之主。如此渴慕及順服主的生命,奠定她今日聖禮典在上帝與眾人面前領受洗禮重生得救的生命。牧者深信受洗重生得救的生命從今以後必使陳瑾姐妹的生命大大翻轉,過豐盛蒙福的生活。
讀了哈該書一章,對照瑪拉基書三:6-12,經文內容類似,感同身受。耶和華的聖殿荒涼的結果,以及不實踐什一奉獻的結果,都是人自己生命的問題,是人自作自受的後果。因此,當我們讀了該一與瑪三:6-12,感受到神很在意人的生命問題。
本主日舉行第五次聖禮典,感謝神今天有一位肢體即將受洗歸入主名下,主將今年第六個得救的果子加添在教會裡。主後2017-2026年教會總異象:「建造教會」,牧者再次強調建造教會是涵蓋「建堂」的聖殿重建,以及「建人」的建造人生命這兩部份。一個是不斷迫近不久將來統合都更的工程,週間建堂籌備小組五位同工一起到建商處,跟建築師、都更師,討論禮拜堂委建及建蓋構想;另一個是建造門徒生命現在進行式。
在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先知哈該,被稱作「建殿的先知」。神在同時期興起哈該與撒迦利亞兩位先知。南國猶大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滅國,百姓被擄到巴比倫,自此失去他們的聖殿與聖殿崇拜生活。後來巴比倫又被波斯消滅,波斯王古列元年准許以斯拉、省長所羅巴伯、大祭司約書亞,帶著懷念故土的五萬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與家園。到了隔年二月,他們雖在舊聖殿根基上開始重建,但進展並不順利,因仇敵不願看到聖殿重建就百般破壞阻撓,以致工程停滯下來,甚至放棄建殿的工程(以斯拉記四章)。
聖殿工程這一拖大概超過15年荒涼的時間,人們乾脆把精力集中在建蓋自己美麗的家園,貪圖自己享受的生活,卻把神當初託付他們建殿的重任拋諸腦後,並講出許多藉口。這正是我們讀了神透過先知哈該傳達給百姓的話,為要管教他們,醒悟過來,否則神要把祂的祝福收回來。
透過這件事,神看重人的生命,人當前的生命光景最為重要。各位,我們不禁要問神豈是欠缺居所嗎?不,祂從不欠缺!徒十七:24-25說:「...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裡,也不用人手去服事,好像缺少甚麼似的...。」
既然如此,神為何在意人任意使祂的聖殿荒涼,而人卻住在自己建造美美的房屋裡?因為神從沒有忘記祂的聖殿,人縱然遺忘了,神仍差先知哈該傳達信息,勸他們起來建殿。神向祂的子民提出兩個命令:1)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5-7節)→一心只為自己,毫無上帝,一切枉然;2)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聖殿(8-9節)→一切外在物質的主權都在於上帝。當以色列子民肯為神的聖殿,把原本以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前面的,現在為神的需求放在最前面,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後面,優先順序對了,神的賜福必將臨到。人只要遵行主命令,尊主為大,人手所做的就不致於做白工。
神不要這些歸回故土的子民,成為一群自私利己的人,凡事只想到自己,拼命抓取搶奪而忘記神。倘若沒有神的賜福,人的勞碌都是枉然虛空的。神對他們說得很對︰「你們盼望多得,所得的卻少」,因為他們忽略神的居所。
各位,神並不是看到你努力賺錢所得享受該有的享受就不高興,更不是心存嫉妒只願意住在更奢華的住宅裡。神不願祂的子民只顧自己,祂願意祂的子民全心全意愛祂,愛慕祂的同在。
神要人建造聖殿,那是愛神具體的表現,也因此神吩咐他們上山取木料建造聖殿。神絕不是吩咐他們成為奴隸去砍栰林木,而是作為神的子民為了愛神去砍栰木料,他們手所做的工都是出於愛神,為神勞力淚流滿面。
我們教會每一位弟兄姐妹,就是為著這樣的理由,同心合意重建神的聖殿。牧者看見信徒家庭為著建堂聖工與建堂基金出錢出力為主所用,神因此大大賜福信徒的家庭與產業,因為你們把神的需求擺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以神的居所作為第一優先,因此一切人手勞碌所得來的,神就加倍賜福。這一點牧者可以親自見證我所經歷的。
感謝神7/6該主日帶領陳瑾姐妹來到我們重新教會,她的原生家庭是基督徒的家庭,廿幾年前來到台灣以後,卻一直沒到教會去做禮拜。雖是如此,神在陳瑾姐妹身上那美好的命定卻從未改變,因為神從未離棄她。她是因為到鄭惠珠姐的早午餐店而彼此認識的,才得知這地方有重新教會而找到教會來做禮拜,重新拾回她已失落的那份信仰。
在上主日小會問道理當中,陳瑾姐妹親自作見證述說她為麼要接受洗禮的緣由,雖然她的生命曾經歷許多坎坷,但終究生命得主保守存留,乃為要讓她領受耶穌基督極寶貴的救恩。盼望不久的將來,教會安排她在眾人面前見證主在她身上的作為。
牧者在陳瑾身上看見兩件事,一個是她渴慕主,另一個是她順服主。因著她的渴慕主找到教會來,親近主,主就親近她,除了按時遵守主日敬拜上帝以外,並委身在第三牧區恩惠小組追求主。因著她的順服主,小組長邀請她參加第十八期基要真理班,她就順服全勤上課並結業,也表明從上課中清楚領受的基要真理。最後她也決志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她的救贖主與一生之主。如此渴慕及順服主的生命,奠定她今日聖禮典在上帝與眾人面前領受洗禮重生得救的生命。牧者深信受洗重生得救的生命從今以後必使陳瑾姐妹的生命大大翻轉,過豐盛蒙福的生活。